阿糖胞苷/赛德萨介绍

医起记录网从特点、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等方面介绍阿糖胞苷/赛德萨

阿糖胞苷/赛德萨介绍

阿糖胞苷(赛德萨)是一种嘧啶类药物,主要适用于成人和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它对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也有治疗作用,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本品可单独或与其他抗肿瘤药联合应用;联合用药疗效更好。如果无维持治疗,阿糖胞苷诱导的缓解很短暂。接下来,医起记录网(一起记录网)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款药物的信息(仅供参考)。

【药物相互作用】

地高辛:患者接受含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强的松的化疗方案,无论是否包括阿糖胞苷或甲基苄肼,联合β-醋地高辛治疗,其地高辛稳态血浆浓度和肾葡萄糖分泌发生可逆性地下降。洋地黄毒苷的稳态浓度似不变。因此接受类似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需密切监测地高辛的浓度。此类患者可考虑用洋地黄毒苷替代地高辛的使用。

庆大霉素:在体外阿糖胞苷和庆大霉素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现K.肺炎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拮抗作用与阿糖胞苷相关。此研究建议:在使用庆大霉素治疗 K.肺炎菌感染时,应用阿糖胞苷的患者如不迅速出现治疗作用可能需重新调整抗菌治疗方案。

氟胞嘧啶:一例患者的临床证据显示在阿糖胞苷治疗期间氟胞嘧啶的疗效似受到抑制。这可能由于氟胞嘧啶的吸收受到竞争性的抑制所致。

甲氨蝶呤:静脉注射阿糖胞苷与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合用会增加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如头痛、瘫痪、昏迷和卒中样发作(见【注意事项】)。

【药物过量】

本品过量无解毒药。4.5g/m2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每12小时一次,共12次已能引起不可逆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增加和死亡。

【药理毒理】

本品是一种抗代谢药物。尽管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阿糖胞苷似通过抑制DNA 多聚酶而起作用。另据报道少量阿糖胞苷即能与 DNA 和 RNA 产生明显结合。

临床前安全性数据:在所有已试验的动物种属中观察到的阿糖胞苷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表现为巨幼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其它靶器官包括肝脏、肾脏和脑。有报道本品可引起广泛的染色体损伤(包括染色质断裂)和培养的啮齿类动物细胞恶变。在不同种属动物中,阿糖胞苷具有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并产生围产期和产后毒性。尚无正式的生殖力研究报道,但在接受阿糖胞苷治疗的小鼠中观察到精子头部畸形。

【药代动力学】

吸收:阿糖胞苷口服无效,仅有不到 20%的口服剂量阿糖胞苷被胃肠道吸收。持续静脉滴注可达到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

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阿糖胞苷后20-60分钟,血中放射活性达峰值,但明显低于静脉给药的血药浓度。

不同患者接受相同剂量的阿糖胞苷后,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很大。一些研究发现血药浓度的差异与临床缓解率密切相关,血浆药物浓度高者获得更多的血液学缓解机会。

分布:在治疗剂量时,血浆浓度为0.005-1.0mg/l;血浆中阿糖胞苷的蛋白结合率约为13.3%,蛋白结合率与血药浓度的高低无关。试验证明,每12小时经静脉给予2或3g/m2的阿糖胞苷可使大量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与鞘内给予标准剂量的阿糖胞苷相比,上述用法可使药物在硬脑膜、软-蛛网膜,甚至脑实质中的分布更为完全。持续皮下和静脉滴注标准剂量的阿糖胞苷时,患者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与给药速率无关。

生物转化:阿糖胞苷经脱氧胞苷激酶和其他核苷酸激酶代谢生成三磷酸核苷,后者为一种有效的 DNA 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在白血病原始细胞和正常骨髓中通过磷酸化作用转化成活性形式。阿糖胞苷迅速被胞苷脱氨基酶脱氨基形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阿糖尿苷(1-β-D-arabinofuranosyluracil)。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但在血液和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代谢。激酶和脱氨基酶水平的平衡状况可能是决定细胞对阿糖胞苷敏感和耐药的重要因素。

排泄:本品快速静脉注射后,从血浆中的消除呈双相。初期有一个半衰期约为 10 分钟的分布相,随后为半衰期约 1-3 小时的消除相。

给药后24小时,约 80%的放射活性能从尿中检测,其中90%以阿糖尿苷(1-β-D-arabinofuranosyluracil)的形式排泄。

最后,医起记录网(一起记录网)提醒:患者必须要做到合理科学用药,在专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根据个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17jilu.com (一起记录网/医起记录网)所有原创、转载、引用等信息,仅作读者参考,不以盈利为目的。有关信息使用,需咨询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人员许可下使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