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二十款药物
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二十款药物1、阿司匹林2、布洛芬3、消炎痛4、舒林酸5、塞来昔布6、依托考昔7、羟氯喹8、来氟米特9、柳氮磺吡啶10、恩利(依那西普)11、类克(英夫利昔单抗)12、修美乐(阿达木单抗)
13、欣普尼(戈利木单抗)14、希敏佳(培塞利珠单抗)15、阿普斯特16、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17、特诺雅(古塞奇尤单抗) IL-23抑制剂
18、Skyrizi(risankizumab,150mg)IL-23抑制剂19、恩瑞舒(阿巴西普)20、尚杰(托法替布)

银屑病关节炎(Psori Atic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长期性炎性关节病,其特征在于皮肤(银屑病)和关节的炎症(炎性关节炎),肥胖和某些形式的牛皮癣被认为增加了患病风险。
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针对是减轻和控制炎症。较轻的银屑病关节炎病例可单独使用NSAID治疗;但是,有一种趋势是要尽早使用,可改善疾病的抗风湿药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来预防不可逆的关节破坏。接下来医起记录网(一起记录网)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药物,看看是否有你需要的。
最初用于银屑病关节炎的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例如:
1、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2、布洛芬(Ibuprofen)
3、消炎痛(Indomethacin)
4、舒林酸(Sulindac)
NSAIDs会刺激肠胃,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出血。胃肠道溃疡和出血并发症的相对风险降低的COX-2抑制剂,例如:
5、塞来昔布(Celecoxib)
6、依托考昔(Etoricoxib)
但COX-2抑制剂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如心肌梗塞(MI)或心脏病发作以及中风。 COX-2抑制剂和其他非选择性NSAIDS都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包括肾脏损害。
经历进行性关节破坏的患者可使用更具侵略性的改良抗风湿药(DMARD)。免疫抑制缓解药物对于预防进行性关节破坏和畸形很重要,这些药物包括:
7、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Plaquenil)
8、来氟米特(Leflunomide)
9、柳氮磺吡啶(Azulfidine)
免疫抑制剂药物还可以减轻牛皮癣的皮肤症状,但可能导致肝和肾问题,并增加严重感染的风险。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中度至重度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选择。
TNF-α抑制剂:
10、Enbrel(etanercept)恩利(依那西普)
11、Remicade(Infliximab)类克(英夫利昔单抗)
12、Humira(adalimumab)修美乐(阿达木单抗)
13、Simponi(golimumab)欣普尼(戈利木单抗)
14、Cimzia(certolizumab pegol)希敏佳(培塞利珠单抗)
PDE4抑制剂,例如:
15、Otezla(Apremilast)阿普斯特
阿普斯特(apremilast)于201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是第一款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口服生物制剂类药物,由于其便利和依从性是一线首选治疗方案。阿普斯特通过抑制PDE4(磷酸二酯酶),导致各种促炎因子包括TNF-α,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的下调,以及抗炎因子白介素10的上调。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例如:
16、Cosentyx(Secukinumab)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
俗称苏金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的全人源白介素(IL)-17A抑制剂,可特异性中和多种来源的IL-17A,抑制其促炎作用。IL-17A是参与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炎症产生和疾病进展的标志性细胞因子,在发病机制中起基石作用。
17、Tremfya(Guselkumab )特诺雅(古塞奇尤单抗) IL-23抑制剂
18、Skyrizi(risankizumab,150mg)IL-23抑制剂
通过特异性靶向IL-23p19亚基选择性阻断体内免疫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23(IL-23),IL-23是一种细胞因子,被认为在许多慢性免疫性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Jak抑制剂,是继阿普斯特(apremilast)之后,开发的另外一类口服生物制剂类药物.例如:
19、Orencia(abatacept)恩瑞舒(阿巴西普)
阿巴西普 (abatacept)是CTLA4-Fc融合蛋白,通过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CD80/CD86结合,阻止了后者与T细胞表面CD28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自身抗原诱导的T细胞活化、减弱其下游炎症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2005年12月恩瑞舒(Orencia)获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此后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批准上市,包括3项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银屑病关节炎。
2020年08月在中国获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适应症。
20、Xeljanz(tocifitinib)尚杰(托法替布)
托法替布(tofacitinib)是辉瑞公司开发的一款JAK抑制剂,它可以有效抑制JAK1和JAK3的活性,阻断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疾病进展的目的。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起记录网(一起记录网)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免责声明:17jilu.com (一起记录网/医起记录网)所有原创、转载、引用等信息,仅作读者参考,不以盈利为目的。有关信息使用,需咨询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人员许可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