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狂犬病的七个常见问题
解答:狂犬病的七个常见问题1、被狗和猫咬伤、抓伤怎么办?2、狂犬疫苗总共要接种几针?3、被狗和猫抓伤没出血需要打疫苗吗?4、被鼠、宠物兔子抓咬伤后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吗?5、接种疫苗的品牌能更换吗?6、打了狂犬疫苗,以后被抓了可以不打疫苗了嘛?7、什么情况下需要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大家都知道被狗咬伤抓伤之后需要打狂犬病疫苗,可是为什么要打狂犬病疫苗?任何情况都要打吗?不打会怎么样?今天医起记录网(一起记录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狂犬病。
一、潜伏期
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8周,极少数可长达1年以上。
二、传播途径
人感染狂犬病主要是由于破损的皮肤和(或)黏膜接触了带狂犬病病毒动物的唾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所引起,如被带病毒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其唾液污染末愈合的伤口或黏膜而感染;亦有通过呼吸道黏膜和移植狂犬病患者的器官感染狂犬病病毒而发病的报道。狂犬病患者唾液可间歇排出病毒,也可能造成传播,但未见报道。
三、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犬科、猫科、某些翼手目(蝙蝠等)易于感染。我国90%以上的人狂犬病由狗引起,欧美等地区以野生动物(蝙蝠、浣熊、臭鼬、狼、狐狸等)为主。猪牛羊马等家畜亦可感染(但罕见),龋齿类(老鼠,仓鼠)、兔形目(兔子)极少感染,目前还没有引起人类狂犬病的证据。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病毒。
四、临床表现
根据狂犬病临床表现特点,狂犬病分为狂躁型、麻痹型(哑狂犬病)两型。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有时诊断比较困难,除非出现了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如恐水症或气流恐惧症。
1、麻痹型
麻痹型在我国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为:前驱期多为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挛和吞咽困难等表现。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然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故称“哑狂犬病”。
2、狂躁型
狂躁型是我国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有: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常感觉,以后出现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逐渐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五、常见疑问
1、被狗和猫咬伤、抓伤怎么办?
如附近有医院,应立即就医。
狂犬病病死率达100%,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无禁忌症。怀孕或者哺乳等情况也应接种疫苗。
2、狂犬疫苗总共要接种几针?
目前有“5”针法和“4”针法两种程序,两者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没有特别的不同,同等重要、同等推荐。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4针法:暴露当天接种2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4剂。(2-1-1程序)
5针法:暴露当天、暴露后第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5剂。
3、被狗和猫抓伤没出血需要打疫苗吗?
裸露的皮肤被抓咬,只要有皮肤黏膜破损,即使无出血也有感染狂犬病风险,需要接种狂犬疫苗。除非接触猫狗的皮肤没有任何伤口或者没有被他们接触黏膜,否则都需要接种疫苗。
4、被鼠、宠物兔子抓咬伤后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吗?
现实中几乎没有龋齿动物得狂犬病。《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中提及龋齿动物(鼠咬伤为主)位居犬咬伤、猫咬伤之后,成为第三大动物致伤来源,龋齿类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理论上而言,所有哺乳动物有患狂犬病的风险,但现实生活中,龋齿类动物几乎没有得狂犬病的情况,但龋齿动物致伤后,除局部创伤所致功能障碍外,还可因伤口途径传播感染性疾病,如肾综合征出血热、鼠咬热、破伤风等,所以只要有伤口,伤口的处理也非常重要,因此,保险起见,仍建议去医院进一步处理,按照医生的现场判断来处置。
5、接种疫苗的品牌能更换吗?
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如无法实现,可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原则上不建议携带狂犬病疫苗到异地就注射。
6、打了狂犬疫苗,以后被抓了可以不打疫苗了嘛?
看再次暴露的时间而定,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7、什么情况下需要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并不是所有暴露都需要打免疫球蛋白,当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或开放性伤口(哪怕很小的伤口,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时,应注射免疫球蛋白。对于患有严重免疫缺陷(一般认为可以自然户外生活着,均不属于严重免疫缺陷)、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头面部受伤时,无论皮肤是否被贯穿,都应该注射。
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达100%。希望医起记录网(一起记录网)这篇文章能让你了解狂犬病。
免责声明:17jilu.com (一起记录网/医起记录网)所有原创、转载、引用等信息,仅作读者参考,不以盈利为目的。有关信息使用,需咨询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人员许可下使用。